淬火加熱
詳細介紹
淬火加熱是以鋼的相變臨界點為依據,加熱時要形成細小、均勻奧氏體晶粒,淬火后獲得細小馬氏體組織。碳素鋼的淬火加熱溫度范圍。
淬火溫度選擇原則也適用于大多數合金鋼,尤其低合金鋼。亞共析鋼加熱溫度為Ac3溫度以上30~50℃。高溫下鋼的狀態處在單相奧氏體(A)區內,故稱為完全淬火。如亞共析鋼加熱溫度高于Ac1、低于Ac3溫度,則高溫下部分先共析鐵素體未完全轉變成奧氏體,即為不完全(或亞臨界)淬火。過共析鋼淬火溫度為Ac1溫度以上30~50℃,這溫度范圍處于奧氏體與滲碳體(A+C)雙相區。
因而過共析鋼的正常的淬火仍屬不完全淬火,淬火后得到馬氏體基體上分布滲碳體的組織。這-組織狀態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。對于過共析鋼,若加熱溫度過高,先共析滲碳體溶解過多,甚至完全溶解,則奧氏體晶粒將發生長大,奧氏體碳含量也增加。淬火后,粗大馬氏體組織使鋼件淬火態微區內應力增加,微裂紋增多,零件的變形和開裂傾向增加;由于奧氏體碳濃度高,馬氏體點下降,殘留奧氏體量增加,使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。
淬火加熱是以鋼的相變臨界點為依據,加熱時要形成細小、均勻奧氏體晶粒,淬火后獲得細小馬氏體組織。碳素鋼的淬火加熱溫度范圍。
淬火溫度選擇原則也適用于大多數合金鋼,尤其低合金鋼。亞共析鋼加熱溫度為Ac3溫度以上30~50℃。高溫下鋼的狀態處在單相奧氏體(A)區內,故稱為完全淬火。如亞共析鋼加熱溫度高于Ac1、低于Ac3溫度,則高溫下部分先共析鐵素體未完全轉變成奧氏體,即為不完全(或亞臨界)淬火。過共析鋼淬火溫度為Ac1溫度以上30~50℃,這溫度范圍處于奧氏體與滲碳體(A+C)雙相區。
因而過共析鋼的正常的淬火仍屬不完全淬火,淬火后得到馬氏體基體上分布滲碳體的組織。這-組織狀態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。對于過共析鋼,若加熱溫度過高,先共析滲碳體溶解過多,甚至完全溶解,則奧氏體晶粒將發生長大,奧氏體碳含量也增加。淬火后,粗大馬氏體組織使鋼件淬火態微區內應力增加,微裂紋增多,零件的變形和開裂傾向增加;由于奧氏體碳濃度高,馬氏體點下降,殘留奧氏體量增加,使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。